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2014年,是医院的危重症救治平台与重点临床专科,集临床救治、教学培训、科学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于一体。科室配备26张高标准ICU床位(其中12张为单间病房)和两间独立的负压隔离病房,年收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逾600例,承担着区域内最复杂、最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核心疾病谱包括:各类型休克、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传染性疾病、神经重症、严重创伤、大手术围术期管理等。
学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反应迅速的高水平医护团队。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2人、专职呼吸治疗师1人及专业护理团队46人(其中重症专科护士6人)。团队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资深急危重症临床专家王楠主任医师领衔,骨干成员多具备国内头部医院进修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战经验。配备国内领先的全套生命支持与监测设备并熟练开展相关救治技术,包括:高端有创/无创呼吸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如PiCCO、Swan-Ganz导管)、肺电阻抗断层成像设备(EIT)、营养代谢监测、微循环监测、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超声、颅内压监测、床旁血气生化分析仪、亚低温治疗仪、震动排痰系统、耐磁共振呼吸机等。陆续开展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分别获国内先进项目认定及省内先进项目认定。
依托安徽医科大学强大的科研平台,学科成员主持多项省厅级、校级科研课题,重点研究方向包括重症感染(尤其是新发突发传染病重症)、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营养支持等。近年来在SCI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参译著作5部。作为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基地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规培医师及进修医师的重症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任务,荣获安徽医科大学教学查房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三等奖。定期举办科内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积极参与国内外重症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多次主办省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质量、安全、关爱、悲悯”的核心价值观,以精准监测、精细管理、精心救治为准则,致力于为每一位危重症患者提供个体化、规范化、全程化的优质医疗服务,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专家介绍:
王楠,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临床工作25年,主要从事急危重症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各类危重疾病的监测、支持和综合治疗,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沈亚伟,副主任医师、博士在读。安徽省首届“卫生健康骨干人才”。从事临床工作十五年,主要从事重症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各类型休克、ARDS、重症感染、创伤、MODS的诊治。熟练掌握血流动力学管理、呼吸支持、重症超声、气管镜、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氧合(ECMO)等器官功能评估和支持技术。
刘善青,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主要从事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各类型休克、ARDS、重症感染、创伤等疾病诊治。熟练掌握血流动力学管理、呼吸支持、重症超声、气管镜、体外膜氧合(ECMO)等器官功能评估和支持技术。
科室护士办:66330323
科室老总办:66330326
科室地址: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医技楼4楼。
Copyright © 2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 门诊导医台:0551-66330199 行政总值班:19965130102
医德医风邮箱:sfydgb@163.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09010938号-2 皖ICP备09010938号-6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206号
微信挂号
支付宝挂号
安徽医疗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