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章程
  
 
  
   
    |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文件 
 | 文件编号 | ERC-REG-001-3.0 | 
   
    | 页数 | 6 | 
   
    | 起草人 | 
 | 起草时间 | 
 | 
   
    | 审核人 | 
 | 审核时间 | 
 | 
   
    | 批准人 | 
 | 批准时间 | 
 | 
   
    | 版本号 | 3.0 | 生效时间 |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临床研究研究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规范本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组织和运作,根据《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10年)、《赫尔辛基宣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22年)、《涉及人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指南》(2023年)、《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23年)等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宗旨是通过对临床研究项目的科学性、伦理合理性进行审查,确保研究参与者尊严、安全和权益得到保护,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研究参与者,促进生物医学研究达到科学和伦理的高标准,增强公众对临床研究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依法在国家和所在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接受政府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药监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组  织
 第四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名称: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
 第五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地址:门诊楼5楼伦理办公室。
 第六条  组织架构:伦理审查委员会隶属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伦理审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第七条  职责:伦理审查委员会对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项目的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进行独立、称职和及时的审查。审查范围包括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审查类别包括初始审查、跟踪审查和复审。伦理审查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伦理委员会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权力:伦理审查委员会有权同意/不同意一项临床研究,对同意的临床研究进行跟踪审查,终止或暂停已经同意的临床研究。
 第九条 医院为伦理审查委员会提供独立的办公室,有可利用的档案室和会议室。医院为委员、独立顾问、秘书与工作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工作。
 第十条  财政资源: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行政经费列入医院财政预算。经费使用按照医院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可应要求公开支付给委员的劳务补偿。
 第三章  组建与换届
 第十一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的组成:医药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与医院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外单位的人员,并有不同性别的委员,且不少于7人。
 第十二条 委员的招募/推荐:第一届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采取医院任命的方式,以后采用自荐及推荐的方式,并征询本人意见,确定委员候选人名单。
 第十三条  任命的机构与程序:医院院长办公会负责伦理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任命,当选委员应以医院正式文件的方式任命。
 接受任命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应参加生物医学研究伦理、GCP和伦理审查方面的培训;应提交本人简历、资质证明文件,GCP与伦理审查培训证书;应同意并签署ERC-AF01 利益冲突声明,ERC-AF02 保密协议。
 第十四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2名。主任委员负责主持伦理审查委员会工作,负责主持审查会议,审签会议记录与审查决定文件。主任委员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可以委托副主任委员履行主任委员职责。
 第十五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任期5年,可连任。
 第十六条  换届:期满换届应考虑保证伦理审查委员会工作的连续性,审查能力的发展,委员的专业类别,以及不断吸收新的观点和方法。换届候选委员采用公开招募、有关各方和委员推荐的方式产生,医院院长办公会任命。
 第十七条  免职:以下情况可以免去委员资格:本人书面申请辞去委员职务者;因各种原因长期无法参加伦理审查会议者;因健康或工作调离等原因,不能继续履行委员职责者;因行为道德规范与委员职责相违背(如与审查项目存在利益冲突而不主动声明),不适宜继续担任委员者。
     免职程序:委员免职由伦理审查委员会讨论决定,免职决定以医院正式文件的方式公布。
 第十八条  替换:因委员辞职或免职,可以启动委员替换程序。根据资质、专业相当的原则招募/推荐候选替补委员,替补委员由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当选的替补委员以医院正式文件的方式任命。
 第十九条  独立顾问:如果委员专业知识不能胜任某临床研究项目的审查,或某临床研究项目的研究参与者与委员的社会与文化背景明显不同时,可以聘请独立顾问。独立顾问应提交本人简历、资质证明文件,签署保密协议与利益冲突声明。独立顾问应邀对临床研究项目的某方面问题提供咨询意见,但不具有表决权。
 第二十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设秘书1-2名。秘书由院长办公会任命。
 第四章  运  作
 第二十一条  审查方式: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方式有会议审查,紧急会议审查,快速审查。实行主审制,每个项目应安排2名主审委员审查,填写审查工作表。会议审查是伦理审查委员会主要的审查工作方式,委员应在会前预审送审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重大或严重问题,危及研究参与者安全,应召开紧急会议审查。快速审查是会议审查的补充形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主要适用于临床研究方案的较小修正、不影响试验的风险受益比、年度/定期跟踪审查、终止/暂停跟踪审查、本中心发生的非死亡的非预期严重不良事件审查,其它中心发生的非预期的引起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结题审查。
 第二十二条  法定到会人数:到会委员人数应超过半数成员;到会委员应包括医药专业、非医药专业、独立于研究实施机构之外的委员,不同性别的委员。
 第二十三条  决定的票数:超过到会委员1/2票数的意见作为审查决定。
 第二十四条  利益冲突管理:制定利益冲突政策,识别任何与伦理审查和科学研究相关的利益冲突,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每次审查/咨询研究项目时,与研究项目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或独立顾问应主动声明并回避。    
 第二十五条  保密: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独立顾问签署保密协议,对送审项目的文件保密,审查完成后,及时交回所有送审文件与审查材料,不得私自复制与外传。
 第二十六条  协作:伦理审查委员会与医院所有与研究参与者保护相关的部门协同工作,明确各自在伦理审查和研究监管中的职责,保证本组织机构承担的以及实施的所有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项目都提交伦理审查,所有涉及人的研究项目参与者的健康和权益得到保护;有效的报告和处理偏离或违背法规与方案的情况;建立与研究参与者有效的沟通渠道,对研究参与者所关心的问题做出回应。建立与其它伦理审查委员会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协作完成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
 第二十七条  质量管理: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定伦理审查工作质量保障制度,并严格执行;接受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接受独立的、外部的质量评估或认证。伦理审查委员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超出职能范围的问题与事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委员会在人员变更时,更新所有委员的委员声明、利益冲突声明及保密协议。
 第三十条   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在人员变更时,更新新成员的简历。
 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