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科室概况
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肾内风湿科是集肾脏内科及风湿免疫科共同力量建立的具有多种特色的科室。病房位于鼎新楼3楼,一期设置床位19张,2024年门诊量8853人次、年出院量893人次。血液净化中心位于医技楼3楼,预设床位74张,拥有完善的血液净化设备;目前筹备在公卫楼11楼预设床位4张,供特殊传染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现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专科医生12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9人,医师1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1人。本科室为安徽省风湿免疫专科联盟单位成员,获药物临床试验“优秀中心”称号。目前开展省内领先新技术新项目2项,承担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然科学类)重点项目、安徽医科大学学科共建项目各1项,近年来发表SCI论文多篇,申请专利2项;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以及理论教学,获安徽医科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资助1项。
二、诊疗范围
核心病种:
肾脏病组: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紫癜性肾炎等)、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泌尿系统感染、遗传性肾脏疾病(多囊肾、Alport综合症等)的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综合诊治及管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其合并症管理;疑难罕见肾脏疾病诊断治疗。
风湿免疫组:各类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等;各类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炎性肌病、硬皮病、IgG4相关疾病、成人斯蒂尔病等;疑难危重病例如重症狼疮、结缔组织病继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缔组织病继发间质性肺病等。
血液净化组:血管通路建立及维护(如标准动静脉内瘘、经皮穿刺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中心静脉置管等);多模式血液透析方式(常规血液透析、CRRT、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的不同组合)。
特色技术:本科室已常规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唇腺活检术、关节腔穿刺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带cuff中心静脉的隧道导管(长期导管)置入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同时生物制剂、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危重症患者中。针对患者,我们采取全院多学科协作方式(MDT)进行个体化全方位管理。
1.肾穿刺术
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取出肾脏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肾脏病因,判断疾病活动性以及预后,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2.唇腺活检术
本科室常规开展局麻下微创唇腺活检术,用时少,操作简便,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治提供病理金标准。
3.关节腔穿刺术、关节腔内灌注治疗
针对病因不明的或者难治性局部关节炎患者,局麻下行关节腔穿刺术抽取关节液明确病因,关节腔内灌注治疗可以减少全身治疗引发的副作用。
4.血管通路建立
与血管外科、超声医学科建立血管通路多学科合作,常规开展中心静脉置管(临时、半永久)、前臂腕部内瘘、肘部内瘘及前臂静脉转位内瘘,开展DSA及超声下PTA。
5.腹膜透析
是肾病终末期的一种替代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极大减少患者来院次数,降低交叉感染机会,尤其在疫情期间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最大的保护作用。
5.多模式血液透析方式
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血液透析模式(常规血液透析、CRRT、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的不同组合),用于治疗各类危重肾病、急性中毒、顽固性心力衰竭、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尿毒综合征、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酮症酸中毒伴高钾血症等。
6.生物制剂应用
目前已常规开展各类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阿达木单抗等在各种难治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中的应用。
7.全院多学科协作(MDT)
通过全院多学科协作(临床-影像-病理)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的精准评估;针对慢性病患者,我们尤其关注患者的营养、功能、心理状态,而与营养科、康复科、心理科的协作尤为重要。
技术亮点:立足“肾内-风湿一体化”思维,打破学科壁垒,通过“临床-血清-病理-影像”四维一体的精准诊断模式,将疾病诊断窗口前移,助力实现疾病早诊断早治疗。
1.生物制剂和靶向合成DMARDs(tsDMARDs)的精准应用:实现疾病的“精准打击”,总体安全性佳,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2.免疫吸附和双重血浆置换(DFPP)技术:能快速清除致病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为后续的免疫抑制治疗“扫清战场”,赢得宝贵时间,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利器,这需要扎实的血液净化技术作为支撑。
3.多模态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基于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活动度、病理类型、年龄、生育需求、合并症等,制定出“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用最低的有效剂量和最少的副作用,达到长期的病情稳定。
4.慢病管理:为“护航”患者的长期旅程,通过全程化病情监控、药学监护与副作用管理,践行“急性期救治-缓解期维持-长期随访”的全周期管理理念,提前发现病情复发迹象,减少入院次数,提升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服务人群:各类原发、继发性肾脏病患者;各类关节炎以及结缔组织病患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慢性病患者。
三、专家团队
专家介绍:
张璟,肾内风湿科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安徽省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学医师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临床免疫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主要从事肾脏病、风湿免疫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疾病诊治和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擅长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术、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血液透析半永久导管置入术及其围手术期管理。主持参与省、校级课题三项,申请专利两项,承办三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张梅,肾内风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内科教研室秘书,安徽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病学医师分会委员。从事临床工10余年,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病、肾脏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炎性肌病等各类自身免疫病以及各类肾脏疾病的诊治,对各种罕见病(IgG4相关疾病、成人斯蒂尔病等)以及疑难危重症(重症狼疮、结缔组织病继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缔组织病继发间质性肺病)的处理等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安徽省厅级课题一项,参与校级课题两项。
团队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秉承全人管理的、多学科协作理念。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肾内-风湿一体化”思维,建立清晰、高效的全院多学科协作(MDT)网络,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贯穿始终,践行“全人管理(Whole-Person Care)”模式。
四、 人文关怀
科室文化:
为了成为复杂肾病、风湿免疫病患者最信赖、最托付的生命港湾,我们通过无缝的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最大程度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减少药物副作用,提升长期生活质量,并通过定期的义诊、线上线下多维度的疾病科普赋能患者成为健康的自我管理者。
便民措施:无假日门诊、主任周末门诊、慢性病定期随访、定期开展病房/血液净化中心/社区健康宣教、义诊活动。
环境展示:

血液净化中心
五、就诊方式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天全天门诊。
主任门诊时间:
张璟主任门诊周一/周五上午(北区)、周日下午(北区)、周二下午(长江路院区);
张梅主任门诊周一/周日上午(北区)、周四下午(北区)。
预约方式(门诊电话预约:0551-66330004,微信小程序搜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肾病风湿科”预约挂号)。
差异化服务:
1.快速诊疗通道:建立“疑难病/急重症首诊绿色通道”、打造“专病一体化门诊“、推行“复诊患者预约制与集中管理”;
2.远程会诊:建立院内“肾-风-多学科(MDT)远程协作”、与顶尖医学中心建立“专家直通车”;
3.个性化健康管理:不仅仅是复诊开药,而是全周期、深度的健康关怀。“深度个体化”教育与指导包含营养方案制定、运动康复指导、心理支持;
病区医生办:0551-66330825
病区护士办:0551-66330841
血液净化中心:0551-66330430/66330436
病区地址: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鼎新楼3楼;
血液净化中心地址: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医技楼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