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度春秋,岁月峥嵘。第一次党员大会以来,我院始终把科教工作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积极探索深化科教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注重提质增效和内涵发展,全面推动我院教学服务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四年来,在医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科教工作迈着铿锵步伐,砥砺奋进,一路前行,科教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了新的跃升。
一、完善实习学生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开展岗前培训,助推实习学生角色转变。四年来,医院共接收实习学生189人,见习学生1295人。实习、见习生均经过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以促进学生们快速转变角色、保证实习质量和医疗安全。
加强带教管理,落实各项临床带教任务。制定《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将临床实习带教任务落实到科室,为实习生制定教学计划、定期开展小讲座、组织教学查房与病例讨论,落实实习生入科教育、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切实保障带教质量。
重视理论学习,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定期开展实习生专题讲座,加强实习生日常理论学习,同时,组织实习生参加学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稳步提升理论教学水平

健全管理体系,完成教学任务。四年来,我院不仅继续承担内科学、外科学、物理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任务,还先后承担了神经病学、外科学总论、临床麻醉学、妇产科学4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累计授课2258个学时。同时,我院正在逐步构建完善教学组织体系,第一次党员大会以来,我院新增设实验诊断学教研室和口腔医学教研室,我院教研室达14个。此外,积极组织骨科等7个学科参与学校相关学科系的创建。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2017年我院参与学校授课的教师共5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5人,高级职称16人。我院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性的工作来抓,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优良环境。一方面,通过与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本科教学师资培训班以及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教育思路;另一方面,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教案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和进步。
强化教学督查,提升教学质量。每学期初组织教学工作会议、期中组织教学现场观摩,解决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申报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并获得立项3项,从体制创新的角度出发,强化我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16年我院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三、推进各项研究生工作,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保障工作落实,提升培养质量。四年来,我院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8人,医院参照学校的培养计划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追踪控制,从进院培训、论文开题、综合测评、奖助评选、轮转考核、补助发放、论文送审、直至毕业答辩离院。在读期间,共2人获国家奖学金、74人次获校级奖学金、12人次获校级助学金、1人获省品学兼优毕业研究生称号、12人次获校级荣誉称号、1篇硕士论文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已毕业的33名研究生均成功通过论文答辩按期获得硕士学位,并就业。
组织导师遴选,扩大导师队伍。一方面,对于符合学校导师遴选条件的人员,医院予以其针对性的动员申报,以此扩大我院导师队伍;另一方面,我院自2014年开始为导师发放科研经费补贴,以此激励优秀科研人员申报导师。在医院的努力下,四年间我院新增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目前共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分属于11个学科。
抓好改革落定,寻求突破创新。我院在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寻求创新,力求制定出适合我院的工作方案。2014年学校开始开展研究生四助工作,我院根据学校相关要求制定了《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研究生“四助”工作实施暂行办法》,为“四助”工作的规范化实施提供依据。2015年医院组织成立了研究生志愿服务队,以充分发挥医学研究生的专业优势,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服务群众,并先后开展了社区义诊、老年公寓志愿服务等多项活动。由于组织工作出色,2015年我院获得校研究生社会公益活动“优秀组织奖”称号。
四、重视继续教育工作,逐渐扩大医院的影响力
承办继教项目,提升业务水平。四年来,我院共举办省级继续医学项目19项,市级项目37项,院内专题讲座66项,分别由24个科室、部门承办。通过多学科、多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同时,以继续教育方式扩大我院在同领域的影响力,我院主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吸引外院人员参加累计达2000余人次。
转换继教系统,修订管理制度。2015年经我院申请、安徽省继教办审核同意,我院已由合肥市CME系统转入安徽省CME系统,纳入省直单位统一管理。针对系统转换和学分授予变动,我院修订了《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
五、规范规培医生管理,切实保障工作有序进行
我院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开展,四年间共选派156名医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规范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科学、有序进行,2016年我院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暂行规定》。此外,通过召开规培学员座谈会、远赴上海探访规培学员等方式,了解学员们的心声、传达医院的期盼。
六、营造科研学术氛围,扎实推进科技兴院步伐
规范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医院总体战略发展要求,进一步规范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先后出台、完善了《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科技论文与著作奖励暂行规定》、《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科研培育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关于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管理办法》、《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课题立项配套经费支持与奖励办法》等制度规定,使科研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申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环节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通过博士生座谈会、基金申报动员会等形式了解科研人员需求,改进管理方式。
科研成果丰富,科研实力增强。科研立项取得突破,2014年至今,科研课题累计立项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厅级课题9项,校级课题23项,分别由17个科室负责。立项课题在数量增加、学科覆盖面扩大的同时创造了我院2项新记录:徐阿曼主任主持的课题《SHP-2酪氨酸磷酸酶在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中的角色及隐丹参酮对其干预作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获助金额为我院历史新高;王文斌副主任主持的课题《miR-150促进EPCs旁分泌在深静脉血栓机化再通中的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是我院首个国家青年基金项目。科研产出快速提升:主编著作3本,参编著作4本;发表论文45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6篇,核心期刊论文111篇;5篇论文获评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三等优秀论文,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科研队伍。于2014年启动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以促进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稳定科技队伍,目前已组织立项主任基金项目10项、青年基金3项。为立项课题提供相应配套经费,并对获得相关课题立项及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科研人员给予对应奖励,以保证各级中标课题的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高质量的按期完成,目前累计配套经费188万元、奖励金额54万元。每年组织评选医院年度“先进科技工作者”,共评选出29人,以典型模范为引领,促进科研工作新发展。制定《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导师奖励办法》,对参与指导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辅导导师予以奖励,以全面提升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水平。
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健康科普知识
为进一步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我院于每年5月中下旬开展科技周活动。每年的活动均包括四方面内容:科普知识宣传布展、健康知识宣教、社区义诊和科技专题报告。活动受到院内外人员的欢迎和赞赏,为增强健康意识、普及科技知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5年我院科技活动周的报道由学校科技处推荐发布于省科普网。
八、重视学术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我院立足医院工作实际,精心策划组织多类学术文化活动。一方面,定期组织院内、外专家举办学术专题讲座,扩展我院医护人员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邀请学校及外院专家10余人次参与我院课题开题报告会、指导我院课题申报书撰写,提升项目申报命中率。以学术文化活动形式搭建沟通交流桥梁,以交流促发展。在2014年学校第四届研究生学术文化季活动中,我院获得“优秀组织奖”称号。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奋力推进学科建设,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为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懈奋斗。(科教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