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致敬教师节】甘做点灯人 照亮学生成长路 记安医大十佳教师夏先明

时间:2020-09-11

他潜心育人,因材施教。

他亦师亦友,润物无声。

2020年,是安医大四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夏先明在从事教学工作的第10个年头。与他在临床、科研中取得的成果相比,他更在乎的是作为一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乎的是自己的作为对学生今后行医生涯中所带来的激励和影响。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作为医生,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努力,而老师则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去努力。

执教10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夏先明扎根讲台,深化改革,潜心钻研,努力践行“师道”二字。有人问他工作的动力在哪里?他说,碰到教过的学生,学生主动喊“夏老师”,这份荣誉和自豪就是他工作的动力来源。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效果,夏先明创新讲课方式,以病案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理论课、实践课及课外教学等多环节、多层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让他们既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判断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的放矢,对症施治。

此外,在传授医学知识的时候,夏先明时刻不忘教导学生“医德”的重要性。他不厌其烦地教导团队成员和学生,在用临床知识帮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病人的关爱,将医学人文精神与人道主义贯穿于治病救人的始终,做到用心、用情的对待病人,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

21a33ebf78adeaca432c599bae01a58.jpg

0c5e3df8f2ae076003ccd8ba59887e3.jpg

一位安徽医科大学的本科生说:“夏老师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每次听完夏老师的课程都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每次带教,他十分珍惜每一个病例,力图让学生能见得更多、记得更牢、学得更好。

除培养大批临床医学生外,夏先明还承担了硕士的授课及临床实习带教工作。通过让研究生参与他主持的国家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的申报、实验研究,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教书育人,夏先明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高尚的职业操守。“德行兼备才能不辱使命”,是夏先明对学生的期望,更是对自己的要求。

春风化雨,为学生谋发展、谋未来

夏季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夏先明笑容温暖而亲切,言谈话语犹如清朗的风,拂过心头。他笃定地告诉记者:“教师这个岗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育人’,大学从一定意义来理解是一个师生共同体,教与学并不是对立的,他们是和谐、统一且相辅相成的。”

在学生眼中,夏先明既是严师,又是好友。夏先明作为安医大四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虽然工作很忙,但是花在学生身上的精力却异常惊人。他经常于百忙之中抽空打电话和学生“闲谈”,学生的读书、身体、感情状况无一能逃得过他关注的眼光。在宿舍里,每当有导师的电话打来,其他专业的同学都会说“肯定是你们和蔼可亲的夏老师打来的”。身为夏先明的学生,心里真是既自豪又温暖。

对每一位新招的研究生,夏先明从他们还没正式入学就开始了细致入微的辅导,根据学生以前所学专业和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读书书目。在正式开学之前,他每天都发短信询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让学生以短信的形式每天汇报学习进展。这样短信往复一直持续了3个月,让学生慢慢打开了通向专业研究的大门。

夏先明回忆了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师生故事。“李华(化名),性格内敛,不爱说话,沉迷游戏,挂科严重。”一张表格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学生的性格特征,这是夏先明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定制的“个性摘要”。敏感心细的夏先明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李华的“与众不同”,他每天很早出门,很晚回寝,和室友、班级同学几乎零交流。“嗯。”在夏先明和他说了十几句话之后,李华回答了一个字。

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夏先明在进行了多次无效谈话之后,改变了策略。夏先明经常给他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并抓住一切机会表扬他。慢慢的,李华开始和他说话了,再后来,他会主动问问题了。从挂科四门到挂科一门,再到成绩全部合格。李华说:“老师,您就是我的点灯人。”

夏先明还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学生们搭建了许多实践平台,他认为学生的培养要树立爱国的信仰,也跟党团工作、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密不可分。“我们作为老师、作为领导,在完成学生工作、党团工作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口头上,而一定要为学生培养、为专业发展而工作,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投身科研,让教学更有新意

如何使教学有新意,传授最新知识?这离不开科学研究。在科研的道路上,夏先明一直砥砺前行。

夏先明谈到,科研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是要在错误里找经验,直到找到正确的路。这就需要有严谨求真的态度,对于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和实验误差得出的结果,自己要懂得判断,在具体的操作中汲取经验持续改进。科研需要严谨性,也要具有想象力,一个好的想法,是逻辑性和想象力并行的,有好的想法才能有好的文章,敢于大胆假设,再去证明它。

f4204a8c725b62a06fbf002ebe13ff5.jpg

“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前人的提点和强大的团队支持。”夏先明说道。近五年来,他作为第一主持人,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安徽省转化医学院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近10项课题。除此之外,他还发明一项专利,“一种急性胰腺炎模型动物胰腺组织RNA的提取方法”,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2011年,被评为“安徽医科大学优秀人才”。2012年,被评为“第三届安徽医科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第三届安徽医科大学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夏先明坚持“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总是持之不懈地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帮助学生在科研中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认为,教会学生科研方法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国第36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夏先明分享了他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作为大学教师,要坚持自身的职业理念,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都需要认定自身的职业追求、目标和方向。同时,教师要有骨气,要有儒士的风度、梅花的品格,不可有自负、自卑心理。”夏先明希望老师们好好锻炼自己的同时,更要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教师拥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并努力付诸于行动,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一个学校才能得以前进发展。”(党委宣传部 付艳)

个人简介

夏先明 安医大四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安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消化心身学组成员。

安徽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成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

合肥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杂志审稿人。《Pathology Insights》杂志编委。

上一条:我院组织收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实况

下一条:我院召开推进医疗行业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暨干部廉政集体谈话大会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  门诊导医台:0551-66330199  行政总值班:19965130102

医德医风邮箱:sfydgb@163.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09010938号-2  皖ICP备09010938号-6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