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学党史 谈体会】王楠:爱党的种子自小在我心中萌芽

时间:2021-04-23

王楠,安医大四附院大内科党总支第十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急危重症救治工作二十余年,曾分别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附属Erasme医院重症医学科研修。在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症救治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在王楠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先后荣获医院2018年度先进集体、2019年度暨新院区开诊一周年突出贡献奖、2019年度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中心“感控之星”、2020年度医院最佳感控团队。

大内科党总支第十党支部先后荣获2020年安医大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安医大“双创”工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2019年、2020年医院特色党建活动一类项目。

“医生”两个字,掷地有声,以“医治生命”为职业,庄严而神圣。纵然行医过程中有难以想象的压力、挑战、风险,但也获得了等量的信任、满足和成就。正是因为这份弥足珍贵的信任,催促着我不曾放弃,不敢懈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c656910073b5c661ea6e1299cef584.jpg

我是一名工作在临床医疗岗位上的普通共产党员,大学在读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十余年来,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回头想来最初萌发积极向往党组织的想法,应该和自己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我出身于普通家庭,要说有些“特别”之处,就是自祖辈起均曾工作、生活在青海省海晏县海西镇金银滩草原。那里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我就是在那里出生长大。

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过新中国充满艰难险阻的立国之路,那里的一砖一瓦都记载着老一辈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艰苦奋斗。这段历史也在我的家庭中被代代相传,祖父是第一批被征调去进行厂区建设的老工人、老党员,给我清晰讲述过厂区草比人高,科技干部和建厂工人只能住“地窝子”“干打垒”的艰苦岁月;父母亲是接班继续在那里工作的党员职工,告诉过我这栋是钱三强、邓稼先曾经工作过的科技楼,那栋是聂荣臻、张爱萍曾经居住过的将军楼;厂史纪念馆里陈列着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慰问的照片;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大批胸怀家国的共产党人不计个人得失、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终于炼就国之重器,终于使我们的国家能够不惧任何敌对势力。

每一次对那段历史更加深入的了解,都会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一次洗礼,都会让我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信念更加坚定。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和谐社会,将这份信念映射到现实工作中,那便是坚守本心,持续学习,精练技艺,埋头实干,除病痛助健康,为患者服务,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回忆起自己的20多年职业生涯,经历过两个特殊的阶段,也正是这两个阶段的历练才有了现在这个更加坚定的我。

从医第五年的时候,在医院要做住院总医师,住院总医师在临床当中是非常辛苦的阶段,一年之中每一天都要待在医院,一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主要职责是在非工作时间,治疗组的主任们调休时,住院组要负责整个病房的医疗安全、治疗推进等等。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但是这个压力驱动着我去学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还有在给予方案治疗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身为一个医生的职责和在职业当中的收获。

其实,在做住院总医师之前,我并不是非常坚定要这一辈子走医生这条路,但是从那一年之后,这个信念就坚定了,觉得这个行业非常适合自己,并且愿意做下去。

2014年,我进入了国家最好的重症医学单元——北京协和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学习,在那里接触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看待疾病的方式,让我的临床概念和理论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越,做起这一行来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坚定。

62a30d502f0e99b9cc6d2e48808119c.jpg

一路走来,我早已深知肩头责任重大,每一位想要抓住一线生机的危重患者身后,都有着翘首盼望他顺利康复的亲人和家庭,都需要我们以仁心仁术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救治和帮助。我们辛苦却并不痛苦,因为我们替心搏骤停的小伙儿、突发肺栓的产妇、严重创伤的农民工、多脏器衰竭的老爷爷……很多很多病患抵挡住了死神的袭击,帮他们战胜疾病,看他们回归生活……那时的心情,满是欢喜!

我们治疗的是病,但是支撑的是病人和病人的家庭,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将成为贯彻于我职业生涯之始终的自我要求,锤炼医技、涵养医德,并以身作则,将这严格要求推己及人,在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同时,带领出一个重症医学的好团队,为疑难危重患者救治保驾护航,为医院和学科未来事业腾飞贡献力量。

上一条:党委书记戴晓支出席护士长例会并指导工作

下一条:【学党史 谈体会】沈杭:在武汉战疫一线见证党的力量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  门诊导医台:0551-66330199  行政总值班:19965130102

医德医风邮箱:sfydgb@163.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09010938号-2  皖ICP备09010938号-6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