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省委教育工委表彰一批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安徽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我院内科第十党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也是安医大今年唯一一个被省委教育工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他们守初心、担使命,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他们用真心为民服务,用真情温暖群众。他们是党员、是先锋、是旗帜,荣耀与责任并存,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安医大四附院内科第十党支部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


党建促学习 党员树榜样
该党支部始终以“党建促学习、党员树榜样”为建设理念,每月坚持召开党员大会,集体学习党的新方针、新政策、新动态,不断提升支部党员政治理论水平,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注重发现挖掘身边典型,每次大会上,学习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此对标先进、看齐榜样,党员们还会轮流发言,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所想所感。充分利用医院内外、网上网下等宣传平台,通过组织宣讲报告、座谈交流、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形成学做先进、争当先进的深厚氛围。支部从未出现违反党章党规和医德医风规范的现象。
支部不断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支委成员以提高党员素质和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为主线,紧密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支委的主观能动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支部书记王楠获“安徽医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支部副书记沈杭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支部组织委员王兰获“安徽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精湛技术 守护生命
支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以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科发展优势,为学科发展装上动力强劲的“红色引擎”。
近年来,重症医学科与多学科紧密协作,为危重症患者健康护航,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外包”了男孩的心肺功能、让车祸致盆骨严重骨折患者从命悬一线到行动自如……让患者感动的不仅是医护团队技术上的精湛,更是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为患者洗头)
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人才梯队建设显著改善,引进学科带头人,派出多人次(医疗、护理、呼吸治疗)前往国内先进医院的重症单元进修学习,已形成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化重症医学团队,并且将其中的优秀骨干及时吸收入党,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良性促进。
2018年以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项,其中“股四头肌超声检查评估ICU患者骨骼肌损失程度”被安徽医科大学认定为省内领先技术。科室收治的患者数量和危重程度突飞猛进,诊疗能力显著提升。医教研齐抓共管,每年度均能圆满完成在校生课程及院内外急救技能培训等教学任务,派出教学骨干承担医院青年医师及大学生技能比赛赛前培训,担任校大学生技能竞赛考官,按规范要求带教轮转医师和实习医生,定期进行教学查房及出科考核,成功申报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及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各1项。2020年度发表SCI论文1篇,成功申报校基金2项,横向课题1项,实现科室在相关指标上零的突破。
白衣执甲 驰援武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党员我先行!”抗击疫情战役打响以来,该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医院党委的号召,迅速行动,党群连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筑牢“生命防护网”,全力以赴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而努力。

听说武汉需要支援后,“我愿意”“我报名”“我想去支援”“让我去吧”,负责报名事宜的护士长的电话就没有停过。由于名额有限,最终从报名的几十名医护人员中,选出了4名在急诊、急救方面经验丰富的护师出征武汉,她们是急诊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沈杭,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刘丁丁、李万荣、袁净。
他们被分配到武汉金银潭医院ICU,那里都是急危重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武汉的每个日日夜夜,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俯卧位通气、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CRRT治疗、ECMO治疗、不间断地护理······厚重的防护服让人呼吸困难、长时间佩戴口罩导致面部出现压痕、生活物资和防护用品出现短缺,这些从未动摇英雄的信念。她们最早去最后回,在最危险的战役前线奋战了65天;在取得武汉战役的胜利后,她们返回院内,继续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EICU护士长沈杭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万荣荣获“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万荣、袁净两名队员在武汉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火线入党。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
教室外,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女士跪在地上对一位学生施救,旁边是焦急的人群……2020年10月21日晚8点,这温暖的一幕发生在安徽医科大学11103教室旁,我院重症医学科王洁玲医师的举动也赢得了一片点赞。
“当时我正在给学生们讲解心肺复苏抢救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演练步骤,就突然听到教室外面有人大喊,有人倒地,快来人啊!”,正在上课的王洁玲急忙跑出去,看到一个男孩突然四肢抽搐,靠墙摔倒在地。王洁玲及时救助,男孩转危为安。。“救人是出于职业本能,如果看到病患而不施救,对不起身上的这件白大褂。”王洁玲说。
这场意外能有一个令人庆幸的结果,王洁玲“教科书式急救”背后,离不开科室日常的科普之功。


(该支部与合肥公交集团第四巴士公司一车队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
急救是一项“性命攸关”的技能,在救援现场,多一个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就会多一点安全保障。“我们面临的现状是群众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相对匮乏,这大大限制了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教育成为公民必修课和终身教育课势在必行,我们急迫需要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该党支部书记王楠介绍,近年来,该党支部举办多场急救知识讲座,为市民普及急救知识。
2019年,支部分别前往合肥公交集团第四巴士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合肥新站区管委会、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和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等进行了以“健康促进手牵手 急救知识进万家”为主题的一系列科普教育讲座和急救知识宣讲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建活动次数较之前有所减少,但加入了援鄂医疗队成员的抗疫事迹宣讲,组织战“疫”英雄宣讲团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校园……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时代新风,坚定发展信心,使支部党建活动更具特色,也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