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守初心 担使命】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团体第一名,血液内科团队在省临床思维与技能大赛取得佳绩

时间:2019-10-21

“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习近平

6月23日,安徽省首届血液内科临床思维与技能大赛中,在副院长杨明珍率领下,安医大四附院血液内科取的一系列亮眼的成绩。血液内科金凤波、赵一鸣、陈莹莹3名选手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陈莹莹获得个人总分一等奖,技能操作二等奖,并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赵一鸣获得个人总分二等奖及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的“技术能手”称号。

安医大四附院血液内科,一支年轻的团队,接续不忘初心的奋斗,换来丰硕成果。

强基础,狠抓“三基”训练

“血液内科是一个年轻的科室,也是医院的重点发展专科,对于一个年轻的科室,基础知识是根本。”安医大四附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杨明珍介绍。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只有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常规操作的培训,才能促进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成为患者放心、公众认可的好医生。血液内科注重“三基”培训与考核,考核分两级进行,即科室培训与考核、院级培训与考核。对于科室培训与考核,科室成立由主任担任组长的考核小组,制定出本科室、本专业“三基”训练计划、内容和考核目标,科室教学秘书兼任考核小组秘书;同时血液内科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医院开展的各类培训与考核,如急诊、急救知识的集中培训和各种专题讲座等等。

定规矩,规范诊疗流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血液内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在硬件建设上一直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科室现拥有十色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离机、细胞培养箱、超低温冰箱等大型仪器设备,可开展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二代测序等相关检查,可用于危险度分层、疗效评估等,对指导临床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负担,理顺诊疗环节,减轻病房压力,科室根据不同的疾病,结合临床指南,制定了一系列的诊疗流程,目前可开展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减少患者外出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强专业,推进亚专科建设

科室非常注重“专病专治”,目前已成立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亚专科,金凤波医师为白血病亚专科治疗组组长,曾先后去苏大一附院、安医附院、北大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可独立开展免疫强化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及异基因)等;赵一鸣医师为淋巴瘤/白血病组长,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半年,对淋巴瘤及骨髓瘤的诊断、治疗有非常独到的个人经验。

科室现共拥有八间移植病房,为省内规模第二移植病区,可独立完成血细胞治疗(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血浆置换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冻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更精准,多学科诊疗

血液病学是一门新兴、进展较快的临床医学分支。血液相关疾病不但可以引起血液系统本身的改变,还可导致其他系统的改变;同时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结缔组织病等亦可以引起血液系统的改变,造成疾病的多样化,临床表现不典型,从而导致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困难。

多学科诊疗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对于疑难危重或诊断不明的患者,在医务科协作下,科室多次组织开展多学科会诊等,对临床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互促进,科研助推临床提升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血液内科作为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科室,非常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的培养。目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2人,外院规培2人,其中科研骨干1人,临床骨干2人,8人通过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主任医师杨明珍目前主持安徽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个体化治疗”,安徽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个体化治疗”、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等课题8项,科室其他医务人员拥有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校级课题4项。在全国血液病年会、省血液病年会多次投稿并参加论文交流,其中主治医师钱伟在2019年安徽省医学会血液学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交流中获得二等奖。科室人员近5年来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

人为本,推动就医服务升级

走进血液内科病区,安静整洁有序的就医环境让人印象深刻。“环境好,医生和护士的态度也好,对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真让人感动!”在这里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张先生说。

据了解,为了给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血液内科在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他们强化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诊治疾病紧跟临床指南,做到合理检查,规范用药,强化医疗安全超前意识,确保医护患有效沟通,长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无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党委宣传部)

上一条:医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五次集中学习研讨

下一条:【守初心 担使命】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她有什么特别的?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100号  门诊导医台:0551-66330199  行政总值班:19965130102

医德医风邮箱:sfydgb@163.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09010938号-2  皖ICP备09010938号-6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206号